南网科技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okooo手机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27 10:10:42   阅读量:1

  公司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要营业产品,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公司慢慢地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的两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公司的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相关环节。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主要使用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用于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电源调峰调频能力,电网灵活调节和应急支撑能力,用户侧峰谷调节能力,以解决新能源并网时因其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主要对常规火电进行仔细的检测和调试,提高机组安全运维、灵活调节能力,降低故障率,节能降耗,适应新能源接入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以及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设备功能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智能配用电产品用于对配电网和用户侧设备做运作时的状态监视、智能化控制、智慧化运维;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用于自动化巡检。

  另外,公司围绕电力生产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打通能源产供储销环节,服务电网调度机构实施灵活性资源调控,助力工商业园区开展能量管理并参与电力市场。公司推出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助力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有关技术,提出了“4个基础+1个平台”的联动模式,四个基础是“源”、“网”、“荷”、“储”四个方面的基础技术,包括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电网设备可靠性提升、负荷状态精准感知、提升储能系统安全等八大关键技术,一个平台是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具备智慧辨识、智慧跟踪、智慧认证等六大核心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为进一步开拓广东省外市场,推进公司战略实施,成功收购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与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0%股权,这两家公司是电力技术服务领域的区域头部企业,与公司在电源侧和电网侧试验检验测试业务上具有协同效应,收购后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试验检测的优势业务,并且有利于公司将技术服务业务和智能设备业务推广至广东区域外市场,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技术服务和设备出售的收益。在实际经营中,公司通常按照每个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电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通常结合自己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构成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报价等因素综合确定各项目的服务及产品价格,随公司产品日益成熟以及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会相应调整产品的报价和毛利水平。同时,公司坚持持续创新,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功能优化,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和盈利水平。

  公司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依据市场需求、行业政策及技术储备发展的新趋势,分别建立产品研制与技术研发的“6+1+X”研发模式。

  公司在智能试验检测技术、清洁燃煤电厂技术、新能源高效消纳技术、智慧巡检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6”大方向分别设立事业部,在事业部下建立了“首席技术官+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组”相协同的产品研制模式,分别对研发布局及技术方向把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研发项目的研发计划实施和输出负责。

  公共技术和新研发技术任务由产品研发部在公司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及实施。挖掘新技术及公共技术需求,采用“揭榜制”面向全公司招募“X”个研发项目团队,完成项目内容的开发及输出。同时为团队配置项目导师进行技术路线指导,确保研发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公司以公开采购为主要模式,在南方电网电子采购交易买卖平台()、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开采购平台发布采购公告,接受潜在投标人投标。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是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公司自主经营类项目达到招标条件所采用的采购方式。实施过程中,由公司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工作,并将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提交给公司采购承办部门。然后,根据招标项目的金额不同,由公司的招标业务工作组或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评标报告,确定最终的招标结果。

  非招标采购,是依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办法,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采购项目均可采取非招标采购方式,分为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电商采购、零星采购等方式。

  对于产品生产加工所需的物料采购,需送样检测合格后才能下达批量供货订单。同时,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了供应商日常沟通机制,以及不良行为的惩戒机制。

  根据向客户交付的成果不同,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分为调试技术服务和集成服务两大类。调试技术服务模式为公司依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现场评估,制定详细的综合解决方案及现场服务计划,根据计划提供系统优化调控等服务。服务结束后,根据需求编制项目报告,经审批后出具给客户。集成服务为公司按照每个客户需要,开展前期项目研究,制定技术方案,采购或开发特定零部件、软件或设备,开展设备功能设计、设备组装、设备单体调试、功能组合、优化或技术改造等工作,设备性能测试合格后交付给客户。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集成模式下,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视项目情况或客户的需求不同会不一样,仅有在EPC模式下,集成模式包括工程实施节点。

  根据服务场景的不同,公司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分为电源侧与电网及用户侧两个类别。

  电源侧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模式与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模式中的技术服务模式基本相同,最重要的包含发电机组工程调试、技术监督、涉网试验、机组状态评估、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灵活性改造、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等服务。

  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服务分为客户现场检测服务和送样检测服务两大类。客户现场检测服务是指依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或规范,由公司编制工作方案,携带检测设备,在客户现场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送样试验检测服务是指公司收到客户寄送的检验测试样本后,按公司标准化检测流程,在公司标准实验室中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

  公司专注于智能设备核心软件开发、硬件定制化设计、物料选型、样机试制及小试验证,批量生产环节主要是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外协加工生产。第三方外协单位依据公司技术资料要求,按产品详细情况开展生产,最重要的包含生产物料采购、组装、软件烧录、测试、组装等环节。

  公司客户群体主要为电力系统企业,该类客户主要是通过公开对外招标的形式进行服务和设备的采购,因此,企业主要通过参加竞标获取业务合同。2022年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主要采取线下直销模式,同时公司通过南方电网电子商城线上销售份额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公司产品仍以国内销售为主,主要是通过投标信息搜集、客户介绍、主动上门拜访、线下展会宣传推广等形式获取商机,采取公开投标、竞争洽谈等方式获得订单。为逐渐增强省外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着力优化了营销组织架构,扩充营业销售队伍且在南京、贵阳等地新增服务网点,分片区开展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工作。同时,公司在交警、轨道交通等非电力行业业务取得了较大增长。

  储能技术服务方面,中标南网区域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佛山南海储能项目,单个项目中标金额首次突破5亿元,新型储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公司完成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项目营收近7个亿,这中间还包括广西南宁武鸣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广东梅州五华河东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云浮供电局110kV凤凰站储能项目、广东雷州电厂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广东潮州电厂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台山电厂6-7机组储能辅助调频项目等6个大型储能EPC与集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为220MW/350MWh。

  电源侧试验检验测试业务持续打破地域壁垒,中标广西600MW煤电机组、四川资阳2台9H燃机调试、国能京能智能发电平台研发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建设南方区域智慧监督平台,完成广东省内90个电厂的技术监督工作;完成机组大小修性能测试、锅炉燃烧优化、精准喷氨和机组自动化改造试验106项,提高传统煤电性能指标和智能化水平;完成高压设备预试试验和机组涉网试验75项,提高机组可调性和电网稳定性;完成湖北仙桃600MW机组精准喷氨改造,逐步降低机组污染物排放指标,并在广东能源集团和广州恒运集团内推广应用;完成北京高安屯燃机电厂故障自恢复项目,实现机组故障精准识别、自动恢复和少人值守。稳步推进中电荔新废水零排放EPC项目。公司调试的全国首台(套)东方三菱H级燃机点火成功。立足广东市场,业务逐渐拓展至山东、北京、安徽、贵州、湖北等地区。

  电网侧试验检验测试业务稳健发展,电力设备X射线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电气一二次设备及材料品控检测和仪器仪表检验校准等试验检测业务量大幅度的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报告期内,中标广东电网电力设备X射线检验测试的项目、贵州电网基建工程耐张线夹X射线万元,南方电网范围内X射线检验测试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50%;逐步扩大南方电网区域品控检验测试业务范围,中标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物资品控检测服务项目,品控检测业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中标广东电网各地市局仪器仪表检验校准额约2200万元,广东电网范围内仪器仪表检验校准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70%。

  智能监测设备围绕推动输变配设备智能化及电网运行生产数字化提升的目标,将智能监测技术进行迭代升级,研发电力视频图像分析、故障定位、行为监管等多个类别产品,其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均领先行业,在电力行业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投运的智能监测装置覆盖全南网和国网核心地区,运行效果良好。按照数字生产推进智能运维体系建设的要求,公司投入资源积极开展电网侧智能运维巡视技术和系列装备研发。在变电站运维场景中完善了二次设备远程运维产品系列,有效减轻了变电管理所、调控中心等单位的运维压力,推动传统运维向“机器代人”新型运维模式转变。在配电网运维场景中已形成包含移动运维终端、多参量便携式检测装置、AR/VR智能头盔的完整系列装备。报告期内,智能监测设备在南网区域中标金额超5500万,首次中标国网上海电力600021)公司布控球项目。

  智能配用电设备推动基于“丝路InOS”的智能设备迭代升级;推动量测示范区建设,推动“智能量测终端+X”方案成果批量应用;基于现有配用电统一操作系统“丝路InOS”,开展智能配用电设备研发,打造新型营配融合解决方案,建设“智能量测+数字生产”融合示范区。通过融合示范建设,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实现营销和配网数据融合互通,提升中低压配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支撑客户服务,促进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馈线终端、自动化成套设备广泛用于南网五省区配电网建设,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已在用户市场批量使用,新能源并网成套设备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联动场景下也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报告期内,智能配用电板块斩获南网首届商业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首次中标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宽带双模通信模块项目,在国家电网计量自动化领域取得业绩新突破。

  机器人与无人机方面,“慧眼”无人机巡检系统首获国网江苏、湖北试点许可;中标广州市公安局警航支队无人机系统平台,中标南方电网首次采购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能巡检机器人方面,完成轻量化巡视遥控机器人小批量试产,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及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试点应用50余台,完成变电站室外四足巡检机器人研发样机测试验证,拓宽延伸机器人产品线,确保产品和技术保持引领性和新颖性。在智能巡检无人机方面,完成“慧眼”4.0机库产品核心功能升级研发及系统功能扩展重构,模块化机库进入试产环节,定制化无人机首次执行电力专网环境蛙跳飞行巡检任务,“慧航云”精细化航线新版本上线,实现新能源场站光伏板智能识别与台账自动生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六大产业专项项目“深远海风电场无人机智能自主巡检关键装置与系统研制”通过中期考核,积极向交警、新能源等领域深入拓展应用,实现网格化全自动巡检,打造全行业无人化智能巡维提供商。在带电作业机器人方面,10kV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产品鉴定,在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韶关、肇庆、江门等供电局试点应用,累计完成竖直排列线路和品字排列线.股权投资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助推公司跨越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上下游6家龙头企业,合资组建创新中心实体公司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包含多家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并完成广东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广西桂能和贵州创星公司的投资并购,两家公司均具有电源和电网调试双一级资质,与公司在业务和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收购后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和人员互用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战略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技术和业绩水平。

  (四)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储能技术日渐成熟的共同作用下,报告期内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市场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3年6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明确: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后续根据电力系统相关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新能源实际并网规模等情况,调整新型储能配置容量;鼓励存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新型储能。

  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2,700MW。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0MW。《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相继发布“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年1月发布数据,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000MW,远高于30,000MW目标,则未来3年我国将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近54,300MW。

  2020年中国作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火电、海上风电检测及调试服务规模与火电、海上风电等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息息相关。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方案”,对存量煤电机组进行“三改联动”。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面临着加快能源结构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转型的要求,随着我国发电机组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装机比重的上升,在巩固传统服务优势的同时,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新兴业务迎来增长。未来,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核电等发电模式的试验检测及调试技术服务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案例解读》第六、七章,其中第七章提到要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对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求发生变化,对金融政策的需求增加,金融政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和落实财政金融政策,加强央地联动,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对部分领域予以针对性支持。对于深远海风电,“十四五”期间需启动深远海风电示范,利用央地联动安排资金支持,资金规模按照以收定支方式确定,如果地方安排资金量有限,建议做好经济性预估,适度加大单位投资或度电补贴力度,并据此确定可支持的试点示范项目规模。为进一步建立试验检测业务专业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粤电科正快速、稳步推进各项试验检测资质能力建设工作,完成CNAS资质共1822项检测能力的申请,并取得相应证书。报告期内,粤电科取得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书(乙级),在检测业务专业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宽经营事物的规模,提升检验测试业务专业水平。

  “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国家电网2022年发展总投入目标为5,795亿元,其中计划电网投资5,012亿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规模达到6,700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提升近20%。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进一步推动智能配电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朝向具备自愈能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支持与用户互动、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提高配电资产利用率、提升配电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的通知中,在加强智慧高效数字电网建设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构建强简有序、灵活可靠、先进适用的配电网,提升城镇地区供电可靠性及供电安全水平,着力解决负荷供应能力不足、网络结构薄弱、设备重载过载等方面问题”。因此,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配电网将成为重点,围绕数字配电网建设将以“配电终端+”为核心,融合新型传感、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跨领域集成应用的技术特征,开拓多种形态配电终端,并与一次设备深度融合,形成完整智能配电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能配电设备产品领域,面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研发包括自主可控、国网标准化等多种不同形态的配电终端,以与一次设备深度融合,组合成满足用户多种配置需求的自动化成套设备。通过将配电终端与传感设备、新能源并网开关设备等集成整合,构建形成配电房/台区监测解决方案和新能源配网接入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配电网建设。

  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研究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领域用智能传感和智能量测研究。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要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开展用电信息推算碳排放量、烟气排放测量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力系统下,量测体系既能够准确计量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不同类型电源的电量,又能够提供准确的低压侧拓扑档案及台区接入的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电源的情况,对应用电量测体系的感知能力、量测对象接入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动态即时交互能力、业务应用能力都将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积极把握机遇,发挥公司核心技术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丝路InOS”价值,在智能用电方向,围绕“丝路”操作系统生态,以电力物联网核心模组、低压配用电可视化及AI深化应用为重点科研方向,构建基于“丝路”的系列产品,打破源网荷储各端信息壁垒,实现多元信息协同融合和有效应用,实现灵活的电碳计量、动态分时电价调节、以及电力用户灵活双向互动,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依靠传统的人工对电网运行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测,已经无法满足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且面临效率低和安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在电力设备及运行环境监测方面,为满足电网输、变、配电设备数字化远程巡视、智能运维等生产组织模式的智能化需求,智能监测设备主要朝着传感器一体化集成、软件定义终端、泛在物联、云边计算协同等方向发展。新一代智能监测设备将具备如下特征:终端硬件层面,集成各类新型传感器,实现视觉传感、电信号、定位信号、气象信号、红外等传感器深度集成,并按照输电、变电、配电等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灵活适配;终端软件层面,实现多维传感数据的统一处理,并支持智能监测算法的远程下发和迭代升级;通信层面,覆盖电网内网、运营商网络以及自组网等通信场景,实现泛在物联;平台层面,实现云端全维度数据融合、AI算法赋能和智能运维业务场景全覆盖。在作业安全及人员安全监测方面,行业用户重点关注作业管理、施工机械、人身安全、环境和工器具五类对象,其中作业管理的业务需求包括信息督查、多源数据提取、作业行为识别、违章数据分析等方面,施工机械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大型机械施工、防误碰带电设备、作业区域监测、带电区域告警、防外力破坏等方面,人身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近电告警、触电风险识别、人员立体防护、误登杆塔告警、现场安全督查、线上视频督查、越线识别、登高告警等方面,环境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安全隐患排查、隐患自动识别、隐患治理跟踪等方面,工器具监管的业务需求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作业触电风险智能辨识技术、电网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电力图像识别技术、基于无线射频传感的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将成为作业及人员安全监测的发展重点。

  公司在变电智能监测领域实现变电站内机器人、无人机、摄像机联动,并基于集控终端本体AI模块就地化处理视频图像数据,满足用户现场巡视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利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电子围栏等装置,结合人员资质信息、工作票信息,实现安全管控。在输电智能监测领域,基于状态感知和机器视觉技术,打造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智慧可视、本体状态智能可感的全域监测产品解决方案。在作业及人员安全监视领域,针对用户到位监督覆盖不全、违章督查质量不高、作业行为自控不强、业务数据贯通不足四个问题,研发作业现场可视、违章在线可识、作业风险可感,作业流程可控等智慧安监类产品,助力实现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智能化机器代人及管理模式革新。

  根据国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2年第50号),要求电力企业加强无人机巡检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研制能源基础设施巡检、操作等机器人产品,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推进机器人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在电力能源领域,“十四五”期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制定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电网建设规划,加速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机器人无人机是电网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在变电设备巡视方面,要实现机器巡视为主、人工检查性巡视为辅的巡视模式,巡视工作的重心由现场人工巡视转变为远程巡视和后台数据分析,实现110kV及以上线%覆盖,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巡检100%覆盖。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电力巡检机器人将逐步从户外场站向室内巡视渗透,电力特种无人机尤其多旋翼无人机将逐步从220kV以上电压等级,渗透到10kV配网等中低压巡视领域,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规模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将充分利用好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在电力巡检机器人和电力特种无人机领域全技术链条的优势,加大研发攻关,持续推出室内轻量化巡检机器人、长航时无人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加强“慧眼”无人巡检系统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电网智能运维水平;同时,公司也将发挥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场站等新能源场站智能巡检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前抢占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市场。

  公司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核心产品与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省部级项目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0项;新增标准发布4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公司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坚持改革创新争先,加速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半年,实现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公司连续3年蝉联“科改行动”标杆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完成贵州创星、广西桂能股权收购;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报告期内,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夯实科改行动标杆地位。编制《“科改行动”综合改革方案(2023-2025年)》及工作台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高质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添活力。扩大任期制范围并优化考核规则,完成经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首次将个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应用至个人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三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修编董事会授权决策方案、治理主体权责清单,进一步规范治理主体的执行机制。向2家子公司推荐、派出董监事,任命经理层成员,初步建立子公司治理体系。制定管理(法人)层级清单,明确对出资企业管控事项及行权路径,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管控。

  一是积极组织创建广东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头建立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包含多家产学研用创新主体,覆盖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二是积极谋划科技创新布局。修编研发创新“十四五”规划,完成新型电力电子、新型储能等方向核心技术攻关策划,明确研发配置策略。优化调整募投项目,完成募投六大研发平台投资决策和建设方案,年度投资计划有序实施。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持续提升自主技术攻关水平。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成功申请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化科创生态链工作流程及其考评机制,严选7款产品合作伙伴,建立协同联合攻关。优化储能PACK集装箱产线,依托创新中心建成储能集中研发基地。四是科技研发实现新突破。模块化储能产品、带电作业机器人等硬核产品持续迭代优化,液冷电池PACK及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实现批量生产。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助力广东电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省级电网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远程通信安全终端获国家产品认证,营配融合终端助力省公司首次实现台区—终端跨平台应用。“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获中国节能协会优秀智慧用电平台奖。五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影响力。1项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智慧安监团队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项目成果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与揭阳市政府、大唐集团广东分公司签署科技项目合作备忘录,助力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及相关园区开发建设。

  一是经营管控成效显著。建立集团化财务运作体系,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实体运营,新增子公司纳入财务管控和并表范围。均衡策划年度履约任务,协调推进节点目标,履约问题处理机制运转良好,超额完成预期营收目标,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二是安全生产局面稳定有序。结合安全生产春季大检查,开展现场作业监督210余次,消除安全问题及隐患120余项。完成13座储能电站安全质量专项调研,提出优化建议110余项。上半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人身及电力安全事故,以及对公司有较大不良影响的安全事件。三是市场开拓亮点纷呈。拳头产品和高技术服务成功向国网区域扩展,多点开花。储能技术服务持续发力,中标南网区域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佛山南海储能项目,单个项目中标金额首次突破5亿元,新型储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地位不断巩固提升。试验检测及调试板块打破地域壁垒,电源侧首次中标广西600MW煤电机组、四川资阳2台9H燃机调试、国能京能智能发电平台研发等项目;电网侧中标海南电网X射线检测等项目。智能监测板块上半年在南网四省中标金额超5500万,首次中标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布控球项目。智能配用电板块斩获南网首届商业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首次中标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宽带双模通信模块项目,在国家电网计量自动化领域取得业绩新突破。承接广东电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配套物资供应,助力广东电网按期实现建设目标。机器人与无人机板块“慧眼”无人机巡检系统首获国网江苏、湖北试点许可;中标广州市公安局警航支队无人机系统平台,中标南方电网首次采购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以及智能设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共形成了32项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在同步加大技术投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若未来公司技术和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水平或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将受到削弱,进而错失行业发展的机遇。

  公司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一支技术领先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469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7项,同时拥有9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如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动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泄密或者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南方电网、东方电子000682)等关联方的销售比重较高,其中南方电网为公司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为61.59%,经营业绩对南方电网存在较大的依赖。若南方电网未来电网智能化改造进度放缓,或者产品和服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对公司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报告期内,广东省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4.29%,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公司面临一旦广东区域的发电企业及电网需求减少,或省内竞争加剧,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两家省外子公司,将充分发挥子公司的属地优势,加强广东省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业务主要是面向电网客户,而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是国内电网投资和运营两大主体。因此,报告期内,公司对电网销售收入的规模和占比较高。客户集中度较高,与公司下游客户的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有关,符合电力能源行业的运营特征。

  未来若电网客户的投资计划、招投标政策和经营状况等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不能持续满足客户服务需求,都将可能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8,727.80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18.71%,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长78.68%。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增多,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电网客户和大型发电企业,客户拥有较高的资信和还款能力,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较低。但若宏观经济或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公司主要客户发生经营困难或者与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出现不利状况,可能导致回款周期增加甚至无法收回货款,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46,648.06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12.70%,存货较上年末增长15.38%,未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余额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如果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出现存货减值的风险。

  公司目前提供的电力能源领域的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属于竞争性行业,行业内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随着新能源比重不断提升,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正在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竞争的加剧,若公司无法及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预亏股曝光,最高亏超35亿元!下周解禁市值超500亿,这5股解禁占比超50%

  国产创新药再添一笔“License-out”:思路迪医药、康宁杰瑞7亿美元卖出PD-L1海外新兴市场权益

  美国航司大规模取消中美航班?真相为清理未获批执行的中美航线年度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67.32%–61.52%




上一篇: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战略比较及计划拟定 下一篇:漳山发电智能两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