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化思想形成的三大理论基石

来源:okooo手机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04 02:52:15   阅读量: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宏大的文明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并围绕文化的本质、功能、地位、作用,以及文化建设的原则、方针、使命、任务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使之不断体系化学理化,形成了习文化思想。

  在这一思想形成过程中,习在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至为关键的意义,他围绕“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文化使命,大大推进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为习文化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因此,系统梳理和分析这三个方面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过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习文化思想的形成与提出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习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之一,其体系化学理化是习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自信”最早出现在2011年建党9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主要是作为对文化工作的一项要求,并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文化建设部分。十八大以后,习创造性地将“文化自信”提升为统领整个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且在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将其上升至“四个自信”之一,使其进一步成为全党全社会各项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写入报告与党章,并作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文化自信原则在党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文化自信原则的理论地位不断提升,其内涵也在持续深化。例如,阐明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的意义也逐渐从“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扩展至“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阐释则将文化自信原则的体系化学理化推进到新的阶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习站在文明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入阐述了文化是如何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尤其是如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是如何建立在文化主体性之上的,以及这种文化主体性是如何形成并有哪些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价值、首要任务、基本路径又是什么。这些论述系统解答了何为“文化”、何以“自信”、如何“坚定”等问题,使文化自信原则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立场和基点更加体系化学理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乃至文明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是习文化思想的又一理论基石,其体系化学理化也是习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两创”最早见于习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主要针对“中华传统美德”而言。之后,他在各类讲话中又将“两创”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到“民间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并将“两创”与“双百”“二为”并列为指导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使“两创”的统摄性越来越强,理论地位越来越高,成为整个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指南。党的十九大将“两创”写入报告与党章,并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为文化建设指明路径。

  随着“两创”理论不断深入,“两创”方针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例如,指出“两创”的对象涵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 “两创”的方式包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而“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阐释标志着“两创”方针的体系化学理化进入到新的阶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深刻揭示了,“两创”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的必要途径,是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的必由之路。他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重要元素。这些论述系统回答了“两创”方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使其理论体系更完备,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更加体系化学理化。

  “新的文化使命”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习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之一,其体系化学理化也是习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的文化使命”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主要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目标。2018年,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心工作。纵观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使命始终是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文化吸引力,还是为了给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更是为了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牢文明根基与文化主体意识。因此,习不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的文化使命”提出后,其内涵不断丰富、意义不断深化,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入到体系化学理化的新阶段。在这次会上,习指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入到“新的文化使命”中,不仅明确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方向,还彰显了“新的文化使命”的主体意识、现代指向和文明根基。例如,习指出,任何文化立得住、行得远,都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些论述使“新的文化使命”的理论体系更完备,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职责更加体系化学理化。




上一篇:沈阳市的一座标志性修建环形的结构好像一个巨大的“天轮” 下一篇:再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结构